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努力构建和谐型团队

2007-12-10 来源:党委办公室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杨晓京
                                           2007年12月7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受第四小组委托,我代表第四小组作学习十七大精神汇报。
    这次参加中轻联、总社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听取了陈士能部长的开班动员讲话和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蔡霞教授的授课辅导,使我收益匪浅。今天上午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张部长结合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杜会长、安会长及与会各部门和协会领导也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行业发展模式、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企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畅谈了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体会。会议气氛活泼、热烈、务实、高效,同志们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思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轻联、总社组织的这次十七大学习班内容充实、恰逢其时,为指导中轻联、总社和协会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本人是在座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38岁;也是党龄最短的一个,今年只有12年。但是,在这里,我愿意结合缝制机械协会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构建和谐团队”,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自己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一点体会,以及协会秘书处在构建和谐团队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当之处,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新党章在总纲中也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乃至每个家庭都和谐了,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建设和谐团队是缝制机械协会每一名员工的共同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协会不仅有实现自身和谐的需要,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和楷模作用。

    一、和谐协会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精辟的概括。十七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以23年发展之历史,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在《秘书处机构与规章》总则及员工行为规范中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员工与协会之间相互依存、协会与会员单位亲如一家、协会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协会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协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如何构建和谐协会
    1、培育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文化环境。
    构建和谐协会,关键在人。人的和谐又首先表现为思想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协会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全体人员对协会事业和使命的心理认同感,创建和完善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创造浓厚的和谐思想氛围,使协会员工自觉地围绕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奋力拼搏,以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一、要培育团队精神。建设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协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一要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管理者要大胆地放权给中层或员工,并主动地承担责任,以此来增加每个员工对协会情感的认可,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夯实合作的基础,2004年,协会就实行了部门制,现有办公室、信息部、业务部、资财部、展览部5个常设机构,部门主任拥有一定事务管理的权力,改变了过去秘书长分配工作一竿到底的做法,充分激发了部门工作积极性。二要科学运用管理手段。特别是用好内部奖惩手段。协会是一个员工的学历、文化、知识层次集中体现的载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价值的追求,用好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更能花最少的钱办成更多的事,适当地运用惩罚手段,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者相比,激励比惩罚更能产生深远影响。三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于知识型员工占大多数的协会来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领导智慧,创新管理技巧,在关怀、爱护、善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领导艺术、公平激励、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管理要素的作用,弘扬和巩固团队精神,实现整体的管理目标。
    第二、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把人才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地配置,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让每个人的才智都能淋漓尽致地涌现出来,让每个人的能力都能竭尽全力地运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用其所长,使人确信协会就是他的理想之地、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之地。
    第三、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决定社会是否和谐的根本因素,是利益关系是否得到合理的协调。何时利益关系紧张,何时社会就不和谐,紧张的程度决定了和谐的程度。所以,我们要不断健全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在坚持效率优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前提下,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内容收入差距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冲突问题。2005年开始,协会制订并实施了《工作人员薪酬发放办法》,对各岗位制订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绩效考核办法》,年终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年度奖金挂钩,使利益分配公开、公正、透明。
    2、健全决策管理协调的科学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内部环境。
    科学的决策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协会的重要条件。决策是否民主、管理是否科学、矛盾能否及时化解,是能否实现和谐协会目标的重要因素。
    第一、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实施重大决策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伟大创造和贡献,必须坚决执行和坚持。要在思想上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要坚持和贯彻这项制度,就要完善两项机制:一是工作通报机制。一方面定期召开秘书长办公会、秘书处例会,通报协会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打算,另一方面及时通报秘书处发生的重大情况和变化,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二是议事决定机制。定期召开理事长办公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把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正落实到各项决策的全过程,并对每项要求制定具体的议事规则,对列入议事范围的事项、议事人员的确定、议事程序的设计、决议表决的方式等方面加以明确的规定,使重大事项形成决定的全过程全面公开。通过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使全体人员认识到他所做的事情,也是他自己所决定要做的,而不是领导要他做的,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自觉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要健全科学管理机制。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要实现组织者的目标,就必须健全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来加以支撑和保障。一要健全工作职责体系,解决办事主体问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并有效地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二要建立工作标准体系,解决办事质量问题。使每项工作都有工作手册和流程,做到办事有目标,检查有依据,考核有标准。三要健全工作程序体系,解决办事步骤问题。做到办事过程中次序合理、联接紧密,增加透明度和预见度,降低办事成本。四要建立工作时限体系,解决办事效率问题。对一些常规性工作的时限可以用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对一些即时性的工作,则根据实现情况确定合理时限。五要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解决办事归责问题。权利和责任是不可分离的,有权必要负责,负责必须受权,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必然导致权利不受约束或者无权而无法负责的结果。最后,还要完善利益整合机制与以配套,形成权责利三位一体的激励制衡体系。
    第三、要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和谐并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把和谐社会理想化为一个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那就进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矛盾覆盖于一切事物,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协会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能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而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勇敢地面对矛盾,以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首先要疏通利益诉求渠道。人是有需求的,人的需求又是多样性和多层次的,人的需求中又往往有超出现实能力而不能得到全面满足的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要首先给人们提供一个表达需求的渠道和途径,通过秘书处会议、民主恳谈会、组织生活会、青年读书班、协会制度监督小组、内部交流刊物《风致》等多种形式,让矛盾充分地暴露出来。在表面上看好象有些不和谐的表现,而实际上恰恰是为了达到和谐而必经的过程和阶段。如果这个渠道不畅通,人们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满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不断地积累,一旦爆发出来,那必将造成更大的不和谐。其次要建立矛盾协调机制。矛盾暴露后,关键要采取有效措施,分别不同情况,对可预见的和突发性的情形,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和应急预案。一旦遇到某种情形出现,就能启动协调处理机制,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宣传、帮助和疏导,说明原由,讲清道理,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分析和对待提出的诉求。能办则办,能快办则快办,不能办的,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推迟办的,给出一个合理的期限,打算办的,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坚决防止置之不理、拖之不办、处之不力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和谐共处顾大局,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
    3、建立服务大局的互动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外部环境。
    协会的发展与和谐,不是孤立的,它每前进一步,能否实现和谐,都离不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个支持又不是单向的,而要在双向互动中才能实现。
    第一、建立纵向互动机制。按照民政部、国资委、中轻联的总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时准确地将协会秘书处的建议通过理事长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会员大会的形式向行业骨干企业征求、了解意见,使每一个会员企业工都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2004年协会了解到每年一届的展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财务支持跟不上,在展会利益上升的大好时机毅然提出将办展周期从一年一届调整为两年一届,并通过理事会的方式确认并发布,得到行业企业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形象和凝聚力。
    第二、建立行业监督机制。2006年协会换届依始成立大会主席团,监督协会换届选举过程,保证公正性,理事、常务理事、企业副理事长的选举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得到会员企业的积极参与;同时,协会成立了财务监督委员会,对协会资产运作和财务管理实行监督和问责,协会财务报表向会员单位完全彻底公开,自觉接受会员监督。
    4、创建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自然环境。
    通过创建员工行为规范等长效机制,构建办公环境优美、工位清洁卫生、安全万无一失、人与自然融合的自然环境。

    三、构建和谐协会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制度与信任的关系。在协会民主恳谈会和青年读书班中,一些同志都不由而同地提到“相互信任”的问题。我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形成一个团队,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二是:相互信任不代表不要监督,科学的监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个人负责,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协会,要把人的和谐放在突出位置。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领导成员之间的民主和谐关系,二是干群之间的信任合力关系,三是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四是协会员工与合作单位员工的平等交流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工作中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与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的关系。作为领导层来说,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精的人力、花最少的财力把事情的质量办得最高。许多工作都这样考虑的话,那就可能造成部分人超负荷地工作,而一部分人的精力却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是在利益分配中也要体现效率原则、多劳多得原则。通过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把协会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

    由于时间关系,有一些我们在一线管理过程中的探索我没有展开,欢迎在座领导光临缝制机械协会指导工作。协会党支部也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为指导,在中轻联、总社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践、不断创新,引领协会秘书处和全行业工作持续深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