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推动轻工统计信息工作
2007-12-10 来源:党委办公室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体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主任 才大颖
2007年12月6日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它们共同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根据联合会的统一部署, 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1、认真学习,深刻学习, 以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我们通过原原本本的学习和研读十七大报告,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大向世人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确定这样的主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十分紧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突出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表明我们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面对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面对这些特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记“三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组合等方面,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概括,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
最近十多年,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出现新的特点和变化,以价值链分工为特点的新型产业分工势头越来越强劲。跨国公司跨境投资、公司内贸易和服务外包明显增加,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层次提高,方式更加灵活。
2、产业全球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优化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推动工业化重心向东半球转移。我国特有的低成本优势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这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既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又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主要有:有利于我国继续发挥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如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居民储蓄率高的优势;有利于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实现某些领域和环节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增强产业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利用国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后发优势。
挑战主要体现在:固化我国制造业低端分工地位;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造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在某些领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处理不当,会加大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
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 首先,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抓好重点行业,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约束性指标。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完善短期政策,务求取得实效,避免因短期经济波动而转移注意力。
其次,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应鼓励研发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创新动力和结构支撑。
第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生产、投资、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推进制度重新和管理创新,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产出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协调推进关键改革,构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保障。主要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深化财税、投资、土地管理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导向清晰的配套政策,使各个方面劲儿往一处使,形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四、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推动轻工统计信息工作
今年以来, 全国轻工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据我们信息统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943.65亿元,以上年同期增长27.94%。从行业分类看, 轻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幅较高的行业有:电池、电光源、酒精、玻璃制品、罐头、焙烤食品、白酒和陶瓷制品等行业。1~9月份,全国主要轻工产品产量增速平稳;轻工产品累计出口1980.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9.51%;累计进口额为5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72.61亿美元。
作为联合会的信息统计部, 我们本着“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为轻工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围绕着轻工行业企业经济运行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新地开展工作。以“合作、责任、团队、创新”的工作方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立足“高境界、宽视野”, 整合资源,创新业务, 提供高端服务。
根据全行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开始在以往加强统筹分析和重点行业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轻工业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例会制度,使其成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宏观管理部门及各行业和协会、各省轻工行业管理部门全面了解轻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和政策要求的重要窗口,同时对具体企业的发展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完成了《轻工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轻工行业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轻工行业2007年三季度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其中,《轻工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作为中轻联二届二次理事会文件资料发到各理事单位,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来电来函申要材料的单位不少。
同时,与商务部有关机构共同创办了 “中国轻工商务系列研讨活动”,初步打造了一个行业、企业向政府反映政策建议的直通车。第一次活动以“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及策略研讨”为主题,第二次活动以“引领战略转型,轻工会展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就轻工行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及提高国际贸易摩擦能力进行了研讨。第三次活动以“互补、合作、共赢、发展—共建中国、北欧经济合作新模式”为主题。《国际商报》进行了详细报道,人民网、中国经济网、新浪、搜狐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注重了邀请嘉宾的角度和层次,同时有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重点参与,使新平台体现了其功能作用,初显通道效应。
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着手建设“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网络工作平台”工作。这是与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相适应和相配套,具有较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平台。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经济运行信息报送、信息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与信息服务等业务功能,构建一个覆盖轻工全行业的、全国的、综合性的经济运行网络工作体系,全面提高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调控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这对我们信息统计部来讲,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此外,我们在加强全国轻工行业信息中心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区域论坛”等方面开创了新局面。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也将于2008年全面开展。这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着联合会的整体布局,围绕着轻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提高工作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轻工行业统计信息工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主任 才大颖
2007年12月6日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它们共同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根据联合会的统一部署, 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1、认真学习,深刻学习, 以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我们通过原原本本的学习和研读十七大报告,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大向世人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确定这样的主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十分紧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突出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表明我们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面对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面对这些特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记“三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组合等方面,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概括,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
最近十多年,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出现新的特点和变化,以价值链分工为特点的新型产业分工势头越来越强劲。跨国公司跨境投资、公司内贸易和服务外包明显增加,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层次提高,方式更加灵活。
2、产业全球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优化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推动工业化重心向东半球转移。我国特有的低成本优势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这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既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又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主要有:有利于我国继续发挥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如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居民储蓄率高的优势;有利于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实现某些领域和环节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增强产业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利用国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后发优势。
挑战主要体现在:固化我国制造业低端分工地位;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造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在某些领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处理不当,会加大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
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 首先,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抓好重点行业,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约束性指标。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完善短期政策,务求取得实效,避免因短期经济波动而转移注意力。
其次,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应鼓励研发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创新动力和结构支撑。
第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生产、投资、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推进制度重新和管理创新,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产出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协调推进关键改革,构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保障。主要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深化财税、投资、土地管理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导向清晰的配套政策,使各个方面劲儿往一处使,形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四、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推动轻工统计信息工作
今年以来, 全国轻工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据我们信息统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943.65亿元,以上年同期增长27.94%。从行业分类看, 轻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幅较高的行业有:电池、电光源、酒精、玻璃制品、罐头、焙烤食品、白酒和陶瓷制品等行业。1~9月份,全国主要轻工产品产量增速平稳;轻工产品累计出口1980.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9.51%;累计进口额为5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72.61亿美元。
作为联合会的信息统计部, 我们本着“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为轻工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围绕着轻工行业企业经济运行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新地开展工作。以“合作、责任、团队、创新”的工作方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立足“高境界、宽视野”, 整合资源,创新业务, 提供高端服务。
根据全行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开始在以往加强统筹分析和重点行业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轻工业经济运行季度分析例会制度,使其成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宏观管理部门及各行业和协会、各省轻工行业管理部门全面了解轻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和政策要求的重要窗口,同时对具体企业的发展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完成了《轻工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轻工行业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轻工行业2007年三季度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其中,《轻工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作为中轻联二届二次理事会文件资料发到各理事单位,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来电来函申要材料的单位不少。
同时,与商务部有关机构共同创办了 “中国轻工商务系列研讨活动”,初步打造了一个行业、企业向政府反映政策建议的直通车。第一次活动以“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及策略研讨”为主题,第二次活动以“引领战略转型,轻工会展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就轻工行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及提高国际贸易摩擦能力进行了研讨。第三次活动以“互补、合作、共赢、发展—共建中国、北欧经济合作新模式”为主题。《国际商报》进行了详细报道,人民网、中国经济网、新浪、搜狐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注重了邀请嘉宾的角度和层次,同时有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重点参与,使新平台体现了其功能作用,初显通道效应。
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着手建设“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网络工作平台”工作。这是与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相适应和相配套,具有较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平台。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经济运行信息报送、信息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与信息服务等业务功能,构建一个覆盖轻工全行业的、全国的、综合性的经济运行网络工作体系,全面提高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调控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这对我们信息统计部来讲,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此外,我们在加强全国轻工行业信息中心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区域论坛”等方面开创了新局面。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也将于2008年全面开展。这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着联合会的整体布局,围绕着轻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提高工作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轻工行业统计信息工作。